灌区信息化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灌区的生产管理业务(雨情、墒情、水情监控、水资源调度等)、对外业务(缴费、用水计划)、办公自动化等进行信息整合、采集、存储、传递、处理、分析、集中展现等,实现灌区业务的数字化、管理的信息化,进而实现灌区的智慧化管理,提高灌区的管理效率。
二、方案构成
灌区流量监测系统通过在灌区监测点布设灌区流量监测感知设备,实时掌握灌区流量状况,实现灌区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和城域化汇集管理,并通过可靠的传输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接入到各个应用系统中,实现实时监测告警,实时掌握灌区水情变化。
灌区量测水是灌区水资源管理的基础,是推进节水农业和水价改革的重要手段。要实现全灌区水资源动态配置、精准灌溉,还需进一步加强量测水设施建设。
灌区测流主要包括明渠测流和管道测流。
水雨情可视化遥测站用于灌区野外环境的降雨量、水位自动监测,具有水位、雨量、风速等数据智能采集,本地大容量存储和远距离传输功能。
监测数据可通过GPRS、CDMA、北斗卫星通信方式传输到视频综合管理平台,也可以采用光纤、网线、5.8G无线网桥等网络通信方式传输。
一体化设计气象墒情监测站,可监测气象墒情指标(可配:土壤水分,土壤温度,空气温度、空气湿度,雨量,风速、风向,辐射,光照强度,大气压,露点,光合有效辐射,PH,蒸发,二氧化碳)。
2.4、智能测控一体化闸门
智能一体化闸门将闸门、驱动装置、流量测量装置、控制系统、太阳能动力系统和远程通讯系统高度集成为一个整体。智能一体化闸门高度集成了太阳能动力、数据传输、控制、计量,并集成了先进的测控技术与精密的MPC预测模型算法。
多途径取水操控,实时水费计收,用水时长提示,用水量调节,手机APP缴费,随时掌握设备状态,用水量实时显示,一键生成账单,支持手自一体调控,即按水位、流量、开度控制。
智慧灌区一张图,汇聚整个灌区重要信息,掌握灌区工程运行安全情况和水资源分配情况,依托灌区大数据分析智慧调度灌区供水,
支持阶梯水价设置和水权交易管理,推动农业水价改革,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。
数字孪生
构建数字孪生场景,多角度直观还原地形、大坝主体、水闸、船闸、电站机组、建筑物等重点对象的运行态势,结合智能化监测设备,进行智能化分析,实现对结构物的监控与报警,为其建设管理、运行管理、结构安全状态、水文管理等提供保障。
依托数字孪生平台,综合承载数据底板数据,结合大规模视频拼接融合算法和AI 智能分析算法,构建实景三维场景,在一张图中对结构物地形地貌、工程主体、设备分布等室内外环境精准还原,重点区域/关键节点直观标注,对结构物健康态势数据综合直观展示、全方位的直观掌控与精细化管理。
实时监测
24小时全天候对支护结构及其周边环境进行自动在线监测,及时获取准确的监测数据,实时掌握建筑物结构变化状况。
分级预警
多级阈值预警,根据数据变化超过阈值范围会自动预警,并可以通过短信、邮件、语音、声光、等各种通讯方式及时通知相关人员。
应急管理
支持基坑的应急预案管理,当基坑变形超出阈值时,潜在可能发生的工程灾害,可提前通知业主单位、设计单位、建设单位、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单位,从而加快事故处理效率。
数据分析
通过云计算、大数据系统建立建筑物变形模型;对系统各项监测内容进行趋势分析、过程分析、对比分析、智能筛选等方式,从而实现项目智能分析、趋势研究、归纳演绎,为今后同类建筑物施工提供依据。
历史资料存储
监测数据存储,为以后同类工程设计、施工提供类比依据。